3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窄幅缩量震荡,上证指数接连微跌,显示出资金情绪趋于谨慎,同时热点轮动加速,前期人工智能AI等科技股暂时熄火,农林牧渔、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等周期板块表现活跃。
此轮调整背后,既有内外部风险因素(如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扰动、美国衰退预期、国内复苏仍需更多数据验证等),也反映出市场风格从“题材炒作”向“业绩验证”的切换。随着年报及一季报披露期临近,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高估值题材股面临抛较大压,而基本面良好、业绩确定性强的核心资产逐步成为资金“避风港”。
中国市场后续机会如何?
近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再次对中国股市表达乐观观点。
高盛称,在今年中国股市上涨约20%之后,预计还会有更多基本面驱动的上涨,其于3月26日发布报告,指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趣和参与度目前已经上涨到近四年新高,同时也再度重申其观点,即中国股票市场本轮的涨势将会比去年9月时更加持久。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则再次上调A股主要指数目标点位。上调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分别至25,800、9,500、83和4,220点;该行之前对上述指数的目标分别是24,000、8,600、77点和4,200点。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还建议在中国投资组合中高配A股,非美国投资者则可逢低买入受影响的优质股票。
4月如何配置?
方向1:关注低估“茅指数”、“宁组合”等核心资产。
在春季行情退潮之际,核心资产的价值重估窗口正在开启。随着年报、一季报披露,市场将迎来全年股价-业绩相关性最强、市场对基本面关注度最高的月份。市场风格也将向绩优股、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和缩圈。
从基本面看,核心资产景气度正处于拐头向上的转折阶段。中信证券指出,传统赛道龙头当中约有30%的公司陆续出现经营拐点。与此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聚焦居民财富效应和边际消费倾向提升,内需下行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当前工业企业总体库存属于中等偏低水平,产能利用率处于近3年偏高水平。结合需求变化与经济的周期性位置,预计企业盈利已经处于下行的尾声阶段。
中证A500指数助力新旧核心资产一键配置:一方面,该指数涵盖茅指数所有标的,含宁组合88%权重。另一方面中证A500指数由于其独特的编制方案在行业均衡维度更具优势,实现了细分行业全覆盖,兼具价值与成长双重属性,一键配置A股核心资产同时,平滑度过市场震荡期。目前市场上规模超百亿、成交最活跃的是A500ETF基金(512050)。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借助场外联接基金布局(A类022430,C类:022431)。
方向2:业绩确定性强、前期涨幅落后的细分行业。
后续来看,内外资看多中国资产的共识正在逐步增强,前期部分业绩确定性较强、行业涨幅相对落后的细分行业有望迎来补涨。兴业证券分析,目前符合条件的主要包括:消费医药(零售、休闲食品、食品加工、化学制药)、TMT上游硬件(通信设备、光学光电子)、出口链(商用车、电池、医疗器械、造纸、包装印刷、纺织制造)、保险、航空装备等。
具体到当前主线趋势较为明确的AI。从业绩改善情况看,上游AI算力硬件领域,同时部分细分中下游软件应用景气有望改善;从拥挤度看,上游硬件也是当前AI中拥挤度消化较快、位置相对偏低的方向。相对低估+高景气,有望成为后续AI产业链中更加具备性价比的方向。
以5G通信ETF(512050)为例,该ETF跟踪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汇聚AI算力硬件产业链龙头,持仓股主要集中于通信、电子领域的龙头,指数前十大成分股立讯精密、中兴通讯、中际旭创、兆易创新、工业富联、歌尔股份、新易盛、紫光股份、中航光电、沪电股份,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17%。截至3月25日,该ETF连续5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1.7亿元。(场外联接A:008086;C:008087)
此外,也可以关注一下近期新上市的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81),3月25、3月26日连续获得资金净流入。该ETF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在编制上更加聚焦以AI硬件、AI软件为主业的公司,与此轮AI行情的相关性更高;此外指数成份股均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日内涨跌幅为±20%,弹性更大。费率方面,目前也是同类最低,年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
以上数据来源:wind、ifind,华夏基金,截至2025年3月26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