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张之洞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之洞简介资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权经张之洞经世谋略作者简介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别名无竞居士、壶公、香岩、抱冰等,出生于1837年,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在贵州兴义府长大。1863年,他以一甲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被授予编修的职位,之后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
晚清时期,权臣张之洞以其独特的经世谋略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深谙儒家的经权之道,经即原则,权则为变通。
《权经:张之洞经世谋略》一书深入剖析了晚清重要人物张之洞的治国智慧和策略。作为儒家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张之洞深谙经与权的辩证关系,经即原则,权为灵活运用。他自视为儒家传统的守护者,但其行动中却巧妙地融合了权变的精髓。
晚清著名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简介
出生日期:道光十七年九月二日去世日期:宣彤元年十月四日职业:清朝官员和政治家毕业院校:璧山书院信仰:儒家思想主要成就:洋务运动大师之一,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清派领袖,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方大学、华农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前身和中学。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张之洞(1837~1909)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清流派重要成员。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政治态度为之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补授两广总督。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人称为“张香帅”,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大批军民用工业。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名壹公和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出生于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理念在洋务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这一纲领性观点对当时的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1]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别名无竞居士、壶公、香岩、抱冰等,出生于1837年,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在贵州兴义府长大。1863年,他以一甲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被授予编修的职位,之后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
张之洞(1837~1909),中国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洋务运动领袖,字孝达,号香涛、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河北)人。1863年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曾是清流派的成员。1881年担任山西巡抚,他在此期间转向支持洋务运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张之洞以此影射清廷的满汉畛域之分,表达自己不受朝廷重用的怨忿之情。他自感个人功绩在当朝无人可出其右。 张之洞常以长者自居,虽礼贤下士,但初见那些后生辈时,爱卖弄自己的文采,时而出个上联加以刁难。1 刁难孙中山 早年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时也曾去拜会张之洞。孙中山当时递呈了一张“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