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理财机构增配信托,一面是部分委外合作被严管。今年以来,理财机构与信托公司的委外合作可谓“故事多多”。
“今年以来,理财机构与我们的合作变多了。近年来,在合规框架下的委外服务、主动的委外管理增多,一定程度上助涨了理财产品增配信托资管计划的势头。”不少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同时,得益于在债券估值方面的灵活性,信托资管计划成为现阶段理财机构偏爱的委外工具。
不过,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不合规的委外业务正逐渐被压缩。
合作紧密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经测算,在理财产品委外市场份额中,信托资管机构占60.6%,近年来实现大幅提升,对应规模约6.6万亿元。而截至一季度末、二季度末,理财产品配置信托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约4万亿元、5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委外市场的比例分别为39.6%、54.7%。
信托公司一直以来都是理财机构最为紧密的合作伙伴之一。“信托公司可以在债券估值方面为理财机构提供便利,熨平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今年以来不少银行或理财公司加大了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力度,委外规模有所上升。”某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
一些未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会视情况与信托公司展开合作。“我们自营理财规模太小了,只有几十亿元,再加上监管部门要求压降规模,缺乏与信托公司合作的动力。”西部某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另一家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首选与大型信托公司合作,目前有一定的合作规模,但占比很小。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理财业务的监管,包括严禁使用信托平滑机制、收盘价估值,要求非持牌银行压降自营理财规模等。针对近期一些理财公司自建估值模型,监管部门已出手干预。部分理财公司收到监管部门通知,要求不得通过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来平滑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前述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我们前段时间自建了一个估值模型,但最近被叫停了。”理财公司投资债券主要通过信托SPV(特殊目的载体)开展,需要信托公司配合。只不过,多个业内信源向记者透露,一些信托公司正在探索或已大规模使用自建估值模型。
主动委外管理业务增加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理财机构看重信托公司的平滑收益功能有其原因。
今年以来债牛行情延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3日的最高点2.5594%震荡下行至12月16日的1.7204%。前述西部某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资本利得收益过于丰厚的情况下,银行或理财公司可能会把一部分收益“藏”起来,而信托公司可以将这些收益在不同时段腾挪,实现理财产品本身甚至跨产品收益平滑的效果。
“理财产品的客群具有明显特征,他们希望投资存款类资产的替代品,追求较高的确定性收益。”前述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理财公司也意识到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但这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
另外,信托公司还可以完成理财机构的部分事务性工作。“信托公司能帮助解决理财公司人手不足的问题,如精细化的头寸管理、高效的交易询价等。试想一下,200多人的理财公司要管理上万亿元资产,很可能力不从心,委外需求自然应运而生。”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在理财机构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当中,主动委外管理的合作业务正在逐渐增加。“理财公司凭借现有资源,不见得能覆盖足够多的资产,于是选择与信托公司合作,投资信托产品。产品由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但这类业务规模占比仍较小。
丰富产品种类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从本质上看,理财产品通过信托资管计划平滑净值的做法有悖于资管新规和相关监管规定中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核心思想。前述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应从产品本身出发,加强产品设计、资产配置、风险防控能力,丰富净值型理财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在规范合作前提下,未来理财机构与信托公司的合作空间有望拓展。
“由于理财机构在人力、账户管理等方面存在堵点,二者的合作存在必要性,这也是一种正常行为。只不过,其中净值平滑的合作模式违背了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初衷。长期来看,通道类的委外合作不可持续。”曾刚表示,信托公司须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和风险化解,回归本源业务,提升投研能力。
“待理财机构与信托公司不合规的合作业务整改完毕,符合监管导向的合作业务还会增长。”前述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