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面世”已满三月。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18家A股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贷款相关公告,涉及回购或增持的贷款金额上限为498.47亿元,同时已有部分公司或重要股东开始使用贷款资金进行回购或增持。
政策层面不断加码,带动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回购增持“动力十足”。以回购为例,政策落地以来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明显提升,回购家数、频次、规模持续提升。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从而为A股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溢价。
货币政策工具快速落地
自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将“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后,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快速落地。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10月20日,首批获得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支持的23家上市公司亮相,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达成意向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的情况,涉及资金总额超百亿元。
从首批上市公司“吃螃蟹”,到其他上市公司陆续跟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进展有序。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已有218家A股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贷款相关公告,涉及回购或增持的贷款金额上限为498.47亿元。
其中,163家上市公司获得回购贷款,占比超过七成,贷款金额上限为310.31亿元;62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获得了增持贷款支持,贷款上限为188.16亿元。另有中国石化、中国外运、东阳光、华统股份、海亮股份、金田股份等公司既披露了公司回购贷款,又披露了股东增持贷款。
一位银行投顾人士表示,政策的快速落地显示了监管部门对于稳定股市、增强市场信心的坚定决心。通过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不仅减轻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也为提振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
促进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
从上市公司申请回购增持贷款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行业龙头“大手笔”。从金额来看,温氏股份、海康威视、牧原股份、中国建筑、东方盛虹、中远海能等上市公司贷款回购金额上限超10亿元。二是民营企业热情高。数据来看,民营企业数量共有140家,占比64%。三是行业分布相对均衡,既有新兴行业,又有传统行业。相关公司涵盖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交通运输、汽车、基础化工、农林牧渔、机械设备等各类行业。
国联证券认为,股票增持回购贷款利率约为2.25%,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种较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使其能够以更优惠的融资成本进行股票回购和增持操作,为其有效实施市值管理策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公司价值的合理体现。此外,这种资金支持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稳定和提升公司股价水平。
近日,银行进一步优化了股票增持回购专项贷款业务,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最高融资比例上调至90%等。上述银行投顾人士表示,贷款期限延长,有助于更好匹配自身战略转型;融资比例提升则有助于减轻公司资金占有压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财务效率,提升上市公司贷款兴趣。
A股掀起回购增持潮
在一系列政策鼓励引导下,今年A股掀起了回购增持潮。
上市公司回购方面,截至12月23日,年内A股回购金额高达1637亿元,创下年度历史新高,较2023年的868亿元增长约88.6%,回购金额居前的分别为药明康德的30亿元,海康威视的29亿元,通威股份、三安光电等回购20亿元;从回购家数来看,2022年以来,A股年度回购公司家数连续三年超过1000家,2024年超过2100家。
股东增持亦是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的重要工具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逾千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大手笔增持,合计增持金额超过800亿元。其中,南京银行、上海医药、石头科技、牧原股份、荣盛石化(维权)等数十家公司重要股东增持金额均超1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适时进行股票回购,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稳定或提升股价、增强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有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大股东增持通常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他们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有利于改善投资者信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